真味永恆--粵菜大師江獻珠線上紀念館
  2014年7月21日,嶺南太史第傳人、一代粵菜名家江獻珠老師駕鶴西去!作為出版了幾乎所有江獻珠重要作品、江老生前喜愛和關注最多的出版社,萬里機構謹以此網路專輯,建立一個永不落幕的線上紀念館,和讀者一起緬懷、追憶香江才女的飲饌歲月,並向這位“舌尖上的最後貴族”、殿堂級飲食大師致敬!

    • 名作導賞
  • 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1998-2014的三個版本
 
  • 傳家菜--嶺南太史第傳世食單新製新創系列
 
  • 分步詳解系列
 
  • 飲食文集


二十七年的飲食閱歷

一九七八年夏,我隨外子從美國回港公幹,值《飲食世界》雜誌籌組的「香港第一屆美食大賽」正要舉行,為了索取入場券,認識了雜誌的主編梁玳寧女士。蒙她一力約稿,回美後便開始作初次嘗試。我那時只是個教中菜的老師,從來沒有寫飲食文章的經驗,起初很是膽怯,後來獲前輩特級校對陳夢因先生的鼓勵,他也開了一個專欄,每月陪我一起寫。外子陳天機偶然也來湊興,於是便有「珠璣小館飲食隨筆」一欄的誕生。

外子生在職業人家,缺乏家庭飲食薰陶,而且老早便留學就業於美國,中菜的飲啖經驗極其有限。幸而他讀好了書,入了當時最吃香的電腦公司作研究,常到外國公幹或講學,接觸了很多不同的飲食文化,品嚐了不同民族的食製。而他是個如假包換的書獃子,見書便讀,這麼一來,既閱且歷,自有他對飲食的見解。在飲食酬酢的場合,每有人稱他做「江先生」,他亦不以為忤。七九年他開始回香港教書,每年夏天回美歇暑,對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別有一番體會。

  「珠璣小館」也者,江獻珠、陳天機的小廚房也。我們取了兩人名字的最後一字作館名,本應為「珠機」,但我們的祖先都是在南宋時從粵北南雄珠璣巷避難散居廣東沿岸的難民,選了「珠璣」為名,略可代表我們廣東人的身份。

  從我在《飲食世界》的第一篇文章算起,到一九九八年停刊,至最近完成結集成冊時的最後修訂,足足有二十七年。除了一段時期斷斷續續供稿,整體來說,每月寫一篇約四千字的飲食文章成了一個好的習慣,使我不能不留心一切與飲食有關的事情。在過去漫長的日子,由於不停的閱讀和親身的經歷,塑造了現在的我。

  細讀過去近三十年寫下來的東西,內容極其蕪雜,我已刪去一些不合時的文章,收入在這文集內的,則分成:「佳廚名食」、「造物妙諦」、「我食我思」、「飲食健康」和「遊食四方」五大部份,大多數是按時序編排,顯示事情發生的先後。有些文章附有後記,算是總結這些年來的變遷,尤其在飲食健康方面,可以見到在研究上和觀念上有顯著的變化。外子的文章則分登在第一第二兩部。

  此外,我在另一本雜誌《飲食天地》也有專欄,其中有一系列「蘭齋舊事」的文章,描述我兒時在江家的飲食經驗,結果催生了話劇和電影「南海十三郎」和我後來寫的《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一書。

  不敢說這是我們的飲食傳記,但肯定代表我們飲食生涯的數十年閱歷,從陸續記下的零碎事蹟,讀者也許可以看到食壇的走向罷!

江獻珠誌 二零零五年七月